第996章 掌控经济命脉!(第1页)
群臣也都在思索着赵铮话语中的可行性。“南北二境,一向是不毛之地……”“若是迁徙走流民,能够将这些流民化为增强我大盛国力的力量……”“那么,便可使得我们大盛的国力在战争中也能不断增加!”“此记,可行!”紧接着,便又听赵铮的话音响起。“至于其二,那就是在南北两境无法离开的人了。”“而这,可同样也是我大盛应对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的一大重要举措。”“南越和北蛮都已经达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……”“那同样的,我大盛首当其冲的南北二境的百姓,也要做好战斗的准备!”“若是无法离开的年轻人,就让他们继续待在南境和北境,就地把守。”“而我们大盛禁军会调查清楚他们的身世背景,从而给他们派发轰天雷。”到那时,南北二境的百姓,不遭受到冲击也就罢了。倘若一旦遭受到了冲击,那他们便也可迅速化为大盛禁军,与南越和北蛮作战!说到这,赵铮的语气中已经流露出了一股的肃杀意味。全员皆兵!所有百姓皆在为应对南越和北蛮相互备战,这是要将南北二境化为真正的军事重地。任何一个大盛百姓,都有可能成为……除掉南越和北蛮贼军的一把刀刃!楚文清尚未发话。一旁的秦牧便已经目光闪烁,眼中精光大闪。“那轰天雷,莫说是年轻人,就连垂垂老矣的老者,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能够使用。”“那如此一来,会将南北二境的战力发挥到最大。”赵铮为再就此多说什么。大盛所面临的终究是一场战争,战争并不可能不会死人。而这么一来,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。不过,就算是南越和北蛮这些贼国,入侵到南北二境之时。也无法就此奴役大盛的百姓!他们会遭受到,最为猛烈的反击。一时间。文武群臣都在思索着。“盛王殿下所做出来的这些安排,的确是已经将南北外境所遭受到的危害降到了最低了。”很快,楚文清迈步走上前去。向着赵明辉躬身一礼.“陛下,老臣以为盛王殿下此记可行!”后方,孙典等人也紧跟着迈步上前,齐齐向着赵明辉行礼。“臣等附议!”一场决议过后。上川清漪看着朝堂之上的形势,一时有些唏嘘。她自然能够看得出来。这座金銮殿上,几乎文武百官全都听命于赵铮。没有任何人会质疑这位大盛盛王。这种决策效率,远不是两派相争所能相比的。而群臣所能做的,也只是在不断的给赵铮提醒罢了,为赵铮建言献策。就连东岛朝廷可都远远无法与如今的大盛朝廷相比。而这时,赵铮又再度开口。“方才迁徙流民一事,乃是应对南越和北南入侵之策。”“而接下来,便该商议商议如何征服各方敌国了。”话音才刚一落下,整个朝堂之上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。盛王殿下竟然还真的要去征服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?可是,这还能如何征服?仅凭如今大盛禁军的人马,可远远做不到征服各方敌国啊。可这时,赵铮却像是看出了文武群臣的疑惑,慢悠悠开口。“至于如何征服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,其实根本用不着大盛禁军。”“我们所要做的,就只是与南越和北蛮通商而已。”“不论是南越还是北蛮的商人,都可让他们放开商路,进入我大盛通商。”“除此之外,我大盛也可鼓励商人前往南越和北蛮。”“不过,或许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,并不会给我们大盛的商人前去敌国通商的机会。”“但这也无所谓,继续让南越和北蛮的商人入驻我大盛中原之地便是。”说完,赵铮摊了摊手。可文武群臣却依旧显得有些错愕。依旧在直勾勾的盯着赵铮。“这就说完了?”“大盛要征服南越和北蛮,就只是这么简单?”“两国通商……”“凭借通商,如何能够征服南越和北蛮?”这甚至是有利于南越和北蛮的国力发展吧!就连楚文清,也都一脸迟疑,试探着向赵铮开口。“殿下,举措就只有这些,再没有别的了吗?”就连他,也都有些看不明白赵铮心中所想。赵铮轻笑着点了点头。“的确是只有这些。”“不过,这可也不能当做平常的鼓励通商,而是朝廷要颁布切实的政令!”“比如减免关税,又比如,吸引南越和北蛮的商人在我大盛投资建厂。”“而我们大盛所给予他们的,是白花花的银子。”“至于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,虽说是两国交战,可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影响到商人们之间的生意往来。”“只要能够双方之间约定好,有一条商路,谁都不可前去侵犯,那就足够了……”再具体的情况,赵铮没有再继续解释下去。这其实关系到经济战!不费一兵一卒,单凭借商业上的往来便能够压垮敌国。从而掌控敌国的经济!这可是足够将敌国逼到绝路上。尤其是在这个时代,可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通商的重要性。试想,若是诸国开战之后,各方的国力都在不断消耗。这必定会使得,各国之间,都急切的需要海量的银子。战争,是要烧银子的。而到时候,各国之间,国库消耗极大之下,势必会将注意力放在商业之上。抓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命脉,就能够为这场战争占据到莫大的先机!只是,对于赵铮所说这些,群臣却都是一片沉默。他们还是无法理解赵铮的用意。不过,只要能够为大盛应对下接下来的诸国伐盛的局面,这就已经足够了。真要是能够安然无恙地赢下这场战争,那到时候,再怎么考虑征服南越和北蛮这些敌国,可就容易多了。一场朝会,在群臣惊动间,缓缓散去。而上川清漪也被安排着,前去驿馆。赵铮正打算赶回昭阳宫,太监总管刘福却凑了过来。“殿下,陛下有旨,召您去御书房一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