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四章 愿为主公耳目(第1页)
一月余的时间。 蜀州的十三郡,在徐牧和贾周的努力下,开始慢慢恢复民生,城里的酒楼客栈,布庄武行,各类生意的行当,越来越多。 清馆的花娘们,站在楼台上摇着手帕,即便是秋日,却依然带来一片大地回春。 城外的蜀稻,今年结的穗有些少,已经按着主公的意思,让田户们凿溪引水,再积肥入渠,一体灌溉。大型犁耕正在推广,至于南稻的良种择选,也挑了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农,着手准备。 贾周顿了顿,脸色变得有些古怪。 我现在才发现,主公对于农桑之事,也似有所长。 略懂一些。徐牧笑了声。 贾周点头,也并未继续追问。他知道,自家主公的脑子里,总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。 主公提议的虎蛮之事,确有几分道理。秋收一到,虎蛮人便要从南面而出,劫掠稻米。 于文那边,我已经让他带大军入边郡了。徐牧皱住眉头。还是那句话,虎蛮人在蜀州,便是极其不安分的因素。 但现在,临近蜀地的凉州,尚在打仗。听说一朝出世的董文,越战越勇,安并二州的十万联军,几次会战都大败而退,已经在求和了。 秋日一过,便准备要入冬了。贾周叹息一声,这一场乱世,入冬之后,将会迎来一个短暂的平和时间。 古往今来,很少会选在冬日大战。除非是说,战略的目标过于重要,不得不冒险一回。 蜀州兵力并不算少,但要驻守的地方太多,以至于能调动的兵力,有些式微。 主公的打算,是想在入冬之时,趁着天下止戈,调动兵力剿灭虎蛮。 文龙,确是如此。 别看徐牧成了蜀州十三郡的王,但现在,依然是危机四伏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徐牧可不觉得,董文这位曾经的小哭包,会是什么老友。 挡住秋掠,入冬之后,山林野兽蛰伏,再加上天气寒冻,虎蛮人定然食物不足。 刚好这段时间,也能让陈打铁那边的铁坊,多打造一些连弩厚甲。 天下无人想到,冬日止戈之时,主公会带兵入南林,这是一步好棋。 这样一来,不仅错开了各个势力的兵锋,另外,还能让整个蜀州,再缓和一段时间。 当初和贾周的定计,便是稳扎稳打,借着蜀州十三郡,慢慢积粮铸器,一朝大军出蜀,逐鹿天下三十州。 这乱世,已经是完全崩坏,沧州的小朝廷,根本是无力回天了。如董文这样的乱世枭雄,只怕会越来越多。 对了文龙,陈家桥那边,可有消息回来 贾周摇了摇头,事情有蹊跷了,按道理讲,情报早该送回。夜枭那边,我已经想办法,多派了些人进去查探。 听着这一句,徐牧的脸色,蓦然变得凝重起来。 …… 一个不留。垂着两柄虎头打鞭,陈庐的脸色,一时变得凶戾无比。 在他的面前,躺了七八具的黑衣尸体。每一具,头颅都被被他砸烂,脑浆迸溅,死得不能再死。 在陈庐的后方,一袭戴着面具的黑袍,眼神凌厉无比。 黑袍扬起手,身边的另一袭的黑袍人影,轻功快剑,如风般掠出,将一个正在奋战的夜枭小堂主,整个穿烂了胸膛。 刚杀完一人,黑衣快剑一个推身前纵,脚板踩过芦苇蒿,借力往前一割。 刚要回身的夜枭死士,脑袋被眨眼间削飞。 …… 陈家桥站在林子里,目光满是发冷,他摘下伞剑,踮脚准备掠出。 陈先生,且退。曹鸿惊得拦在面前。 陈家桥沉默闭眼。隐约间,还浮现出当初夜枭聚义的模样。近千人在他的面前,跟着他同声高喊,朝西而拜。 愿为主公耳目。 而面前,这些愿为耳目的人,一个个倒在他面前。 陈先生,入林之后,当能避开。若我等死在这里,远在蜀州的主公,岂非是耳目受困。 走。陈家桥咬着牙,收起伞剑,带着身边仅剩的二十余人,隐入沧州南面的老林。 山林前的空地,陈庐扬起双鞭,将一个咳血未死的夜枭死士,当头砸碎了头骨。 慢些杀,留活口。一袭黑袍慢慢走近,那名黑衣快剑,也冷冷负剑而回,重新站在了边侧。 夜枭。黑袍语气冷淡,毒鹗机关算计,一次次的争锋,我都有些佩服他了。 军师,这些人,定然是要收集沧州兵力的情报。陈庐赔笑道。 并不是,沧州的兵力,几乎摆在了台面上。徐贼要的,实则是另一个情报。 什么情报。 黑袍并没有答,负着双手立在风中。 陈庐,你回沧州大营,告诉章顺,调五千大军入林,剿杀夜枭残党。 要不要通告陛下 不用,有立功的机会,章家人自然会疯抢。陛下那边,我到时再亲自入殿。 陈庐犹豫了下,点头往后走去。 天色近了黄昏。 沧州南面的山林,随着最后一缕霞光的湮灭,整个世界,一下子暗了下来。 陈先生,怕有大军入林。 陈家桥停下脚步,并未答话。伸手入怀,摸到了一方沾血的信卷。信卷上,并非是他写的反诗。 而是一位夜枭死士,临死之际赶回营地,亲自交到他手上的密报。 陈先生莫要悲伤,侯爷当年养九千虎堂死士,每一次领下重任,我等便都留有死志。 不是这个意思。陈家桥语气沉沉,军师猜到了,这皇宫里的黑袍,并非是天下师。 天下师已死。 陈先生,那是谁 身份不明。即便是狗皇帝,都不曾知道他的身份。每月下旬,便会带着身边的剑客,忽然离开皇宫,谁也不知,他去了哪里。 喜食荷花酥,擅于摸马骨,声音枯哑。 这便是信卷的内容。只可惜,好不容易埋伏在沧州皇宫,一枚蛰伏的暗子,一下子无了。 曹鸿,记着这个消息。你我各领十人,分两边走。谁活着,便想办法,把消息带回成都。主公和军师乃是当世大才,或许能猜得出来。 夜色下,二十余人分成两队。 离别时,并没有矫情的道别珍重。 二十余条好汉,立在凉风中,只抬手抱拳,坚毅且小心地说出一句。 愿为主公耳目!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。